Guidebook for Tamsui District

Markus
Guidebook for Tamsui District

Everything Else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佔地面積約近3000坪(9900平方公尺),內有四座大型磚造倉庫、三座小型庫房、鐵道、月台等歷史建物。區內倉庫大小不等均約建於1870-1880年代,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窗檯、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檯於屋內側有向內對開的傳統木製門與木門栓,外側有厚實的鐵窗。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
12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Công viên nghệ thuật và văn hóa Tamsui (Lưu trữ vỏ sò)
22號 Bitou St
12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英商嘉士洋行倉庫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鼻頭街22號,捷運淡水站出口右側,佔地面積約近3000坪(9900平方公尺),內有四座大型磚造倉庫、三座小型庫房、鐵道、月台等歷史建物。區內倉庫大小不等均約建於1870-1880年代,以二尺厚磚牆做為內部隔間承重牆,磚材為閩南扁平方磚。窗檯、門框架使用泉州隴石(花崗岩)打造,窗檯於屋內側有向內對開的傳統木製門與木門栓,外側有厚實的鐵窗。屋頂架構承載使用當時西式建
馬偕創辦之教會學校,中西合璧建築優美。淡江中學歷經滿清、日本、民國三代,擁有百年校史,實屬難得。淡江中學可溯源於1882年馬偕所創辦之「淡水女學堂」,此為全臺女子首學。
Tamsui Junior High School
10 Zhenli St
馬偕創辦之教會學校,中西合璧建築優美。淡江中學歷經滿清、日本、民國三代,擁有百年校史,實屬難得。淡江中學可溯源於1882年馬偕所創辦之「淡水女學堂」,此為全臺女子首學。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位於淡水埔頂,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23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Tamsui Customs Officer's Residence (Little White House)
15號 Zhenli St
23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位於淡水埔頂,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一滴水紀念館取名由來:為紀念原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襲自日本「滴水」禪師的禪宗思想,崇尚珍惜萬物資源,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當物盡其用;另一則是為感念移築過程中所有的苦力群志工,他們透過實質的行動傳遞了無私奉獻的思想,縱使小如一滴水,終能匯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國移築艱難工程,故取名為「一滴水紀念館」。
22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Hội trường tưởng niệm giọt nước
30號 Lane 6, Section 1, Zhongzheng Rd
22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一滴水紀念館取名由來:為紀念原起造者水上覺治之子水上勉先生一生承襲自日本「滴水」禪師的禪宗思想,崇尚珍惜萬物資源,就算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水,也當物盡其用;另一則是為感念移築過程中所有的苦力群志工,他們透過實質的行動傳遞了無私奉獻的思想,縱使小如一滴水,終能匯聚能量完成此一跨國移築艱難工程,故取名為「一滴水紀念館」。
紅毛城(白話字:Âng-mn̂g-siâⁿ、1628(1629)-現在),古稱「安東尼堡」,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至1972年,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
55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Pháo đài San Domingo
1號 中正路28巷
55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紅毛城(白話字:Âng-mn̂g-siâⁿ、1628(1629)-現在),古稱「安東尼堡」,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最早建城是在1628年佔領台灣北部的西班牙人所興建的聖多明哥城,但後來聖多明哥城遭到摧毀,1644年荷蘭人於聖多明哥城原址附近予以重建,又命名為「安東尼堡」,1867年以後曾經被英國政府長期租用至1972年,被當成是英國領事館的辦公地點,一直到1980年,該城的產權才轉到中華民國政府手
淡水漁人碼頭是一個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西端的觀光景點。前身為淡水第二漁港,位在淡水河出海口東岸,是北部早期重要的漁業港口。 在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漁港功能多元化」計畫下,漁人碼頭於2001年3月正式完工(第一期工程)並對外開放,以其夕陽景色及新鮮的漁貨聞名,目前除了觀光休閒設施之外,仍然保有其漁業港口的功能。
97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Tamsui Fisherman's Wharf station
Guanhai Road
97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淡水漁人碼頭是一個位於台灣新北市淡水區西端的觀光景點。前身為淡水第二漁港,位在淡水河出海口東岸,是北部早期重要的漁業港口。 在臺北縣政府(今新北市政府)和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漁港功能多元化」計畫下,漁人碼頭於2001年3月正式完工(第一期工程)並對外開放,以其夕陽景色及新鮮的漁貨聞名,目前除了觀光休閒設施之外,仍然保有其漁業港口的功能。
淡水天元宮位於新北市淡水源里北新路三段,距離淡水市區、淡水捷運站約5公里的路程,處於大屯山脈的西北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內有無極天元宮本殿和無極真元天壇,近年來每到3月時節周圍的櫻花盛開,成為大台北旅遊相當興盛的景點,點點的緋紅櫻花景色讓來到淡水天元宮旅遊的民眾,在沉浸宗教意象時能感受大自然最原始之美。
10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Tianyuan Temple station
10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淡水天元宮位於新北市淡水源里北新路三段,距離淡水市區、淡水捷運站約5公里的路程,處於大屯山脈的西北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園區內有無極天元宮本殿和無極真元天壇,近年來每到3月時節周圍的櫻花盛開,成為大台北旅遊相當興盛的景點,點點的緋紅櫻花景色讓來到淡水天元宮旅遊的民眾,在沉浸宗教意象時能感受大自然最原始之美。
滬尾偕醫館,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1],也是台灣「北部」第一家西式醫院,台灣首間西式醫院為馬雅各醫師於台南看西街所設立的看西街醫館(即今日新樓醫院的前身)。為今馬偕醫院的前身。
12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Bệnh viện Huwei Mackay
6 Mackay St
12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滬尾偕醫館,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1],也是台灣「北部」第一家西式醫院,台灣首間西式醫院為馬雅各醫師於台南看西街所設立的看西街醫館(即今日新樓醫院的前身)。為今馬偕醫院的前身。
滬尾砲台(英語:Hobe Fort),又作滬尾礮臺,位於今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佔地約8公頃。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台灣淡水港。 該砲台雖停用多年,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因此保留狀態頗佳,不但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石碑,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台數座。因此,中華民國內政部特地經此砲台列為台灣第二級古蹟。
6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Pháo đài Hobe
34號 Lane 6, Section 1, Zhongzheng Rd
6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滬尾砲台(英語:Hobe Fort),又作滬尾礮臺,位於今台灣新北市淡水區,為建造於1886年的火炮砲台,佔地約8公頃。該砲台為台灣第一位巡撫劉銘傳所主導建造,其建造目的是為了防衛台灣淡水港。 該砲台雖停用多年,但因為長期屬軍事要塞,因此保留狀態頗佳,不但門額上仍留存劉銘傳親筆所題之「北門鎖鑰」石碑,也保留了砲台旁兩道城牆及砲台數座。因此,中華民國內政部特地經此砲台列為台灣第二級古蹟。
淡水龍山寺,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臺灣有五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艋舺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淡水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安海龍山寺。
Tamsui Qingshui Temple
87號 Qingshui St
淡水龍山寺,為臺灣新北市淡水區的廟宇,主祀觀世音菩薩。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臺灣有五座以龍山寺命名的寺廟──艋舺龍山寺、鹿港龍山寺、臺南龍山寺、鳳山龍山寺、淡水龍山寺,都是分靈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的安海龍山寺。
鄞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十五號,是一座主祀「定光古佛」的廟宇。 西元1822年,由汀州名人張鳴岡發起建廟活動,淡水的汀州富商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捐地,汀州移民集資之下建造,西元1823年落成,奉祀汀州客家人的保護神「定光古佛」,並由汀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奉祀。 其廟址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故其路名為「鄧公」路。
Yinshan Temple
15號 Denggong Rd
鄞山寺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鄧公里鄧公路十五號,是一座主祀「定光古佛」的廟宇。 西元1822年,由汀州名人張鳴岡發起建廟活動,淡水的汀州富商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捐地,汀州移民集資之下建造,西元1823年落成,奉祀汀州客家人的保護神「定光古佛」,並由汀州武平縣巖前城迎來「定光古佛」罕見的軟身神像奉祀。 其廟址因「定光」與「鄧公」之閩南語音近,而訛為「鄧公」,故其路名為「鄧公」路。
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乃於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得到各方熱烈迴響,共募得加幣6,215元,作為其建校基金。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英文乃命名為Oxford College,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同時是台灣第1個私人博物館。
6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Oxford College
32 Zhenli St
6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乃於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得到各方熱烈迴響,共募得加幣6,215元,作為其建校基金。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英文乃命名為Oxford College,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同時是台灣第1個私人博物館。
淡水福佑宮,俗稱「淡水媽祖廟」,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為新北市三級古蹟。
6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Fuyou Temple
200 Zhongzheng Rd
6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淡水福佑宮,俗稱「淡水媽祖廟」,位於臺灣新北市淡水區,主祀天上聖母媽祖。為新北市三級古蹟。
淡水禮拜堂,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上。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由偕叡廉設計,為仿歌德式的紅磚建築,有一方型鐘塔,內部為木架天花板,且保存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聚會所。約可容納三百人。此教堂曾在1986年修建,將屋頂由陶製屋瓦改為鋁制浪板。
10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Tamsui Presbyterian Church
8 Mackay St
10 người dân địa phương đề xuất
淡水禮拜堂,是台灣新北市市定古蹟之一,位於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上。目前的建物改建於1932年,由偕叡廉設計,為仿歌德式的紅磚建築,有一方型鐘塔,內部為木架天花板,且保存一個自1909年開始使用的古風琴。淡水禮拜堂今日依然在使用中,是淡水地區最大的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聚會所。約可容納三百人。此教堂曾在1986年修建,將屋頂由陶製屋瓦改為鋁制浪板。
「得忌利士洋行」位於淡水中正路老街末段,舊稱「烽火段」,早年因河水深度足以停泊大型船隻,且靠近東側漢人街市,產業運輸補給較為便利,成為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非常重要的港埠區域。與其他洋行不同,「得忌利士洋行」除具備一般洋行的貿易功能之外,航運更是其主要業務,曾經寡占臺灣航路數十年,是淡水開港後洋行貿易蓬勃發展的見證,同時也曾經在臺灣史上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留下痕跡,包括了馬偕博士來臺、清法戰爭
Douglas Lapraik & Co.
316 Zhongzheng Rd
「得忌利士洋行」位於淡水中正路老街末段,舊稱「烽火段」,早年因河水深度足以停泊大型船隻,且靠近東側漢人街市,產業運輸補給較為便利,成為淡水開放為通商口岸後非常重要的港埠區域。與其他洋行不同,「得忌利士洋行」除具備一般洋行的貿易功能之外,航運更是其主要業務,曾經寡占臺灣航路數十年,是淡水開港後洋行貿易蓬勃發展的見證,同時也曾經在臺灣史上幾個重要的歷史事件中留下痕跡,包括了馬偕博士來臺、清法戰爭